当前所在:首页 > 农民知识

玉米细菌性条纹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21-07-22 作者:佚名 来源:南京市农业农村局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在玉米叶片、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条斑或叶斑,严重时病斑融合。有的病斑呈长条状,致叶片呈暗褐色干枯。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很多菌脓,干燥后成褐色皮状物,被雨水冲刷后易脱落。

  【病因】病原 Pseudomonas andropogrnis (E.F.Smith.) Stapp.称须芒草假单胞菌(高粱细菌条纹病假单胞菌),属细菌。异名P.woodsii。菌体杆状,有1根具鞘的鞭毛,很少2根,单极生,不产生荧光色素,革兰氏染色阴性,不抗酸,好气性。生长适温22—30℃,最高37—38℃,最低5—6℃,48℃经10分钟致死。

   除侵染玉米外,还可侵染高粱、豆科、咖啡等。

  病原细菌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经风雨、昆虫或流水传播,从伤口或气孔、皮孔侵入,病菌深入内部组织引起发病。高温多雨季节、地势低洼、土壤板结易发病,伤口多,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多施河泥等充分腐熟有机肥。(2)加强田间管理,地势低洼多湿的田块雨后及时排水。


原文链接:http://nyncj.nanjing.gov.cn/fww/syjs/zwbh/202104/t20210413_2880036.html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