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黑龙江逊克段江畔水波激荡,一场以“燃情夏日 鱼跃龙江”为主题的2025黑龙江冷水鱼放流季系列活动在此举行。放流季活动已连续开展3年,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引导和规范社会增殖放流活动,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水花四溅,12万尾施氏鲟、3万尾达氏鳇幼苗欢腾跃入中俄界江黑龙江的怀抱,为中俄界江的珍贵生物资源注入蓬勃新生力量。
十八载耕耘,跨境生态守护显担当
自2007年开始,黑龙江省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逊克增殖放流站在黑龙江逊克江段持之以恒开展鲟鳇鱼增殖放流,至今已累计向黑龙江投放施氏鲟、达氏鳇苗种超过300万尾。这一跨越十八载的生态接力,不仅是中国履行中俄《关于黑龙江、乌苏里江边境水域合作开展渔业资源保护、调整和增殖的议定书》的坚实行动,更是构建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体的生动实践。“这300万尾不仅仅是数字,”现场资深鱼类资源专家强调,“它代表着中俄两国对共享生态家园的共同责任。每一次放流,都是为黑龙江这条‘生态血脉’注入可持续的未来。”
科学养护,界江鲟鳇鱼重现生机
持续增殖放流在养护中俄共享渔业资源方面成效斐然:
一是种群恢复基石,增殖放流有效补充了因历史捕捞压力和环境变迁而减少的野生鲟鳇鱼资源,野生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态势,成为维系其自然种群存续的关键支撑。
二是跨境监测联动,中俄双方通过联合资源调查与监测数据共享,证实放流幼鱼在两国水域均有稳定分布与生长,放流贡献率显著提升,印证了跨境生态保护协作的有效性。
三是养护模式典范,水生动物资源养护中心逊克增殖放流站作为边境水域开展规模化鲟鳇鱼增殖放流的典范区域,其成效、经验为促进物种恢复提供了宝贵参考。
四是科技赋能,守护流域生命共同体,养护中心始终坚持以科技提升放流成效,严控苗种遗传质量、科学选定放流时间地点以契合鱼类自然生长节律、携手逊克县渔政主管部门同步强化放流水域渔政监管。本次放流更注重苗种健康与活力,力求每一尾幼苗都具备更强的自然生存竞争力。
江水见证,共筑生态未来
鱼跃龙江,生生不息。又是一年“冷水鱼放流季”,当又一季新生的鲟鳇鱼苗游入奔腾江水,一尾尾穿梭于国境线之间,正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跨境生态保护领域的最佳注脚,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