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第二十期“珠江路35号”政商沙龙在哈尔滨市举行。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和哈尔滨中央红集团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秋然米业有限公司等政商学界人士,围绕“锚定农业发展新路径 推动黑龙江定制农业向高质量高效益迈进”主题,交流思想,分享体会,建言献策,为构建新质生产力贡献智库研究成果。
202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积极发展定制农业,满足消费者高端化、个性化需求”。黑龙江省紧紧围绕“十五五”规划,抢抓机遇、找准方向、精准施策,实现由“种什么卖什么”向“要什么种什么”转变。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定制农业主体数量达到306家,已实现定制农业签约额29.4亿元。
哈尔滨中央红集团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秀成认为,定制农业核心是破解农产品高效精准产销对接问题,需要以优质农业资源为支撑打造出足以让消费者信赖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议开展‘农文商康旅’活动,将黑土资源转化为情感载体,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吸引顾客深度体验,转化定制客户”。
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志禹介绍,截至目前,乔府大院五常大米助农基地定制累计签约面积已达15万亩,定制金额8亿多元,定制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持续细化产品标准,研发多元定制农产品,大力深化农旅融合,渠道拓展强化线上线下融合,借大数据精准推送,探索多元消费场景,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定制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
黑龙江秋然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秋建议出台具体、统一的省级定制农业标准,打造省级定制农业品牌,规范审核授权使用企业,以先行企业的示范和带动引领定制农业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锁定几大核心品类,加大省级定制农业品牌宣传力度。
黑龙江省博林鑫农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定制农业项目负责人、副总经理柴淑媛认为,当前定制农业产品与文旅项目深度融合,投入成本较高,建议制定支持定制农业引导奖励资金,优化政策与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开展定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推广。
财税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华诚众和税务师事务所总经理宋成雁认为,要用好财税政策,引导资源向高质高效定制农业倾斜。建议支持冷链物流等新流通模式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运营企业,给予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优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定制农业主体尽享政策红利。
在“珠江路35号”政商沙龙活动上,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监督处处长吕殿梅现场展示了黑龙江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她说,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专门为企业搭建的一网汇集、一网公布、一网推进的惠企平台,让企业办事更加顺畅便捷。
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二级巡视员赵宏春表示,黑龙江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持续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政策供给、深化数字赋能,通过营造稳定公平、透明高效、可感可及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定制农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黑龙江省商务厅、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同志就与会嘉宾提出的部分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